目前,城市粪便基本上采用管网法处理,即通过社区和公厕管道直接流入化粪池,再进入市政管网,再由污水处理厂沉淀固体。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,粪便沉渣送垃圾处理场填埋。看来,管网粪便处理法优于传统的自然选址点源处理(一坑一处理)模式。但降雨时,粪便可能直接排入河流,造成大面积污染;而粪便沉渣的填埋不仅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,而且浪费了粪便宝贵的有机肥来源。可见,这种处理方法未能达到无害化处理,不仅造成蚊蝇滋生,而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、财力和土地。更严重的是,填埋(焚烧)粪便实际上破坏了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结构,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流失,土地生长潜力不断下降。农民不得不依靠施用大量化肥,造成土壤面源污染,从而危害食品和环境安全,危害人体健康。
粪便的处理和利用在人居环境建设中非常重要。目前,我国一般采用化粪池收集和处理粪便。我国现行建筑设计规范中化粪池常采用三种类型化粪池。这种化粪池未发酵的有机物漂浮、结块,容易被污泥堵塞。排便不方便,不完整。自然发酵时间长,粪便在化粪池中停留时间长,化粪池空间大;另一方面,横江废水未经国家直接处理,导致有机肥缺乏。土壤是农业的基础。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导致土壤质量的下降和污染,直接威胁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。同时,过量或部分施用氮肥会导致土壤中硝酸盐的积累和淋溶,成为水特别是浅层地下水的重要污染源。全国污染源调查结果表明,农业是总氮和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,分别占全国总排放量的57.2%和67.4%。另外,由于氮肥的不合理使用所导致的NH3、NOx、N2O等微量气体的排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。使用有机肥可以大大改善和避免这个问题。施肥增加了土壤主要有机质含量。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、化学和生物特性,使土壤成熟,提高土壤肥力。